夏日炎炎,无论是逛街累了,到奶茶店买上一杯解暑解渴的饮品,还是在办公室和同事来杯甜甜的下午茶。一年之中,夏季无疑是奶茶店主最为喜欢的季节。但是,这个夏天,常州溧阳市的程先生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在饿了么的店铺日订单量几乎每天都超过100单,可最近这一个月来,每天的单量却只有30单左右。
"并不是说我家品质不行了,也不是说疫情影响大家不想点奶茶了,而是很多老顾客想点却点不到我家奶茶。"程先生很无奈的向记者说道。
配送范围从8公里到3公里,生意遭遇滑铁卢
程先生是个典型的90后,别看是男生,却钟爱奶茶生意,从奶茶口味,到店铺装修,在溧阳都是绝对靠前的存在。一个月前,程先生为了让自家的奶茶店单量更高一点,生意更好一点,选择了双平台运营,在原先的饿了么平台之外,上线了美团外卖。可谁知程先生的这个动作,引起了连锁反应:"在我上线的第二天,我就接到老顾客的电话,说点不到我家奶茶了,问怎么回事。我赶紧查了一下我的后台,发现我家店铺的配送范围从8公里缩减到3公里了。不仅如此,佣金也从17个点涨到了24个点。"
而程先生找到当时对接的饿了么销售经理,对方直接回复说"因为你做了双平台。"
程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单纯涨佣金的话,自己咬一咬牙还能承受,但是,把自家的配送范围缩小这么多,则是对自家生意知名的打击。程先生说:"溧阳本身不大,原先8公里的配送范围,那些远一点的厂区都可以点到我家,厂区的顾客点单多,消费力强,他们一点都是十几单。所以把范围一缩小,这部分顾客就没有了。"
面对饿了么缩小配送范围、提高佣金,程先生的心情除了气愤、无奈,还有委屈。当初为了运营好饿了么平台的生意,每天会花80-100元做推广;建了一个老顾客的微信群,为了维护老顾客,每天都会在群里发红包;只要一上新,都会给老顾客打折。可现在很多老顾客都点不到自家奶茶了,程先生只能给老顾客打招呼说"平台这边有点问题,欢迎有空来店里,我给你打折"。
(程先生和饿了么销售经理的微信对话)
缩减配送范围成为饿了么逼 独 的主要手段
对小城市而言,配送距离的远近,将直接影响商家的单量。饿了么正是把握住了商家心里,通过缩小配送范围的手段,来逼迫商户与其签订独家协议。这两天,黄女士遇到了和程先生一样的烦恼,她接到了饿了么销售经理打来的电话,如果不签订独家协议的话,会对黄女士的店铺"鸡架先生"缩减一半的配送范围。
对于这个提议,黄女士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说:"现在在溧阳,饿了么太强势了,销售经理态度也不是很好,这还是我做双平台的情况,要是我做了独家平台,他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态度呢,让人太没有安全感了。"
由于没有答应签订独家协议,黄女士已经感觉到了平台上生意的些许异样。最近的单量变得很不稳定,日订单量从190单降到了130单。每晚8点之后,会多扣0.5-1元的费用。
"谢谢茶牌"和"鸡架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饿了么正在利用自身在常州的优势市场,大搞逼独,从签独筹备期、签独期、守独期,通过给予销售经理不同的权限,对商家采取不同的手段,最终达到逼迫商家签订独家协议的目的。
商家无奈,联名写举报信投诉饿了么
溧阳的商家知道单个的举报,也许并不会给实力雄厚的饿了么公司带来什么影响。7月份,溧阳30名商户代表实名向溧阳市人民政府举报饿了么公司胁迫商户独家经营的行为。在举报信中,他们陈述了饿了么逼独常用的几个手段:缩减配送范围、降低排名、扣除押金、强制下线。对于这样的行为,反馈给饿了么总部,得到的也只是一样的答复"只做饿了么就可以恢复之前的权益"。
今年4月份,面对饿了么日益严重的逼独行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纷纷发文痛批。但是这种利用自身优势市场地位的行业霸权行为,在后疫情时期,在餐饮业复工复产之际,反而愈演愈烈,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平台与商家爱唇齿相依,给予商家平等选择的权利才是对商家最大的帮助,希望饿了么不再逼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