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微信“发现—小程序”页面中,新增了一项名为“门店快送”的新项目,并由此引发了业内对“微信下场做外卖”的猜想。
虽然腾讯方面表示,并不是微信亲自下场做外卖,只是内测一种接口能力,让已经具备外送服务能力的商家接入。不过,“门店快送”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汇总商家外卖小程序的聚合平台,还在一定程度上补全了微信作为超级应用的生态,以便未来能分食本地生活的蛋糕。
所以,腾讯对于外卖业务还是有野心的,这一点从门店快送不动声色的大举扩张中也可窥一斑。
门店快送新增12城
据亿邦动力等多家媒体报道,除了此前测试中的广州和深圳, 微信旗下小程序外卖项目“门店快送”将于近日在第二批城市正式上线运营 。此次可以提供这项服务的城市多达12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南京、苏州、杭州、温州、武汉、福州、佛山和东莞。
据悉,“门店快送”项目的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充中,近期正加快在一二三线城市密集招商,主要针对有连锁门店和前置仓的小程序商家, 8月或将在第三批城市上线运营 。不远的未来,门店快送还将上线更多的城市,也将招募更多本地生活商家。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12个新运营城市中,入驻商家数量和类目丰富度不如第一批测试的广州和深圳,主要以美食、茶饮、生鲜和百货四大类目为主,且多为品牌连锁和新零售企业为主,较少有地域性和创新型品牌。
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接入门店快送的商家还在测试后台功能,消费者暂时看不到。
另外,门店快送测试上线 一年之内,腾讯官方不收取平台抽佣,也不从消费者支付的配送费中抽佣 ,这对苦于美团高佣金久矣的商家的来说可谓非常有吸引力。
毕竟,自美团以近乎垄断者的姿态称霸外卖市场之后,其平台议价权逐步上升,佣金几度增加,从而导致诸多商户压力倍增。虽然有高额运营费用和履约费用做挡箭牌,但是平台与商家之间的佣金矛盾扔就越来越不可调和,甚至有商户暂停了美团线上业务。
不足半年的时间,门店快送能从广州、深圳两地快速覆盖全国十几个城市。可见,微信入局外卖领域已成定局,而门店快送日后的发展势必会对这一领域造成新的冲击,同时也能为不少商家带来新的业务爆发契机,但是微信做外卖同样存在短板。
运力是最大的短板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月活已经超13亿,这股庞大的流量,能够为微信进军任何领域提供必要的支撑。不过,大厂做外卖的门槛远不止这些,微信发展外卖业务存在明显的配送与供给能力的不足。
从官方表述来看, 微信无法为合作商户提供配送服务 ,商家只能自行配送,或通过达达、闪送等第三方配送平台完成配送履约服务。前者对于大多数中小商家来说不现实,而后者需承担高于美团、饿了么平台的配送成本,且消费者也无法实时查询配送信息,在遇到餐损、超时等售后问题时无法获得有力保障。
其次,由于运力不足, 微信难以吸引更多品类的商家 。从门店快送目前的招商情况来看,商家规模很小,几乎只有连锁品牌商家入驻,缺少特色的个体商家参与。
再者, 微信小程序较高的开发和运营成本也劝退了不少中小商家 。尤其是需要定制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商家,成本一般是万元起步,一直到几十万都有可能。
虽然,腾讯曾在相关报告中表示,在中国Top 100的连锁餐饮里面,接近六成开通了小程序自营外卖。但并没有透露连锁餐饮们在小程序渠道的日均外卖单量是多少,对比其他主流外卖平台又如何。
另外,先于微信入局外卖市场的某音,也从侧面印证了 跨界做外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年初时某音曾计划今年在外卖领域完成1000亿GMV的目标,但业务落地半年后,在缺乏运力基础和转化效果不如预期的双重阻碍下,这项指标已经被下调至50亿。
由此可见,无论是某音还是现在的微信,想要做好这类重资产、重运营的业务,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易师兄有话说:
近年来,腾讯野心勃勃,商业化进程一再加快,然而本地生活行业尤其是外卖领域,供给、流量、履约能力缺一不可。
门店快送接入了微信可以补充流量资源,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且微信凭借支付工具属性和小程序已经不少用户养成了在微信点外卖的习惯。但是, 美团在商家资源、履约效率、转化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是任何一个挑战者短时间内所无法比拟的 。更何况还有同样携流量入局的某音、快手在旁虎视眈眈。所以,门店快送的未来发展注定将面临诸多挑战。
不过,在外卖市场,除了快,谁更便宜,也是影响平台单量、用户消费次数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微信或许可以变相补足平台的短板,并最终分得本地生活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