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四月,春节档的热度几乎完全散去。 2022年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电影正式上映后引发全民观看热潮,整个春节档(1月31日-2月6日)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电影产业正在逐渐复苏。
全拓数据显示,全球疫情的蔓延对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68.2%,全年总票房为204.2亿元。随着疫情步入常态化,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2.6亿元,同比增长131.4%。《长津湖》《中国医生》等系列主旋律优秀影片上映,引起观影热潮,给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带来了促进作用。
不过,伴随着电影票房的回温,人们对“电影票好贵”的吐槽也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吐槽今年春节电影票价太贵,几乎已经失去了“电影票自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达百元的电影票价几乎随处可见,相对便宜的票价也在60元以上。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8.7元,刷新了去年春节档48.9元。前所未有的高票价折射出了电影市场的艰难抉择和无奈。
目前,中国电影收入约有九成来自票房和广告植入,对票房和广告的依赖较大。而在线票务平台可以开拓衍生品市场,通过电影票和零食捆绑是常见的销售模式。除了这种模式外,在线购票支付阶段也能实现衍生品促销,如:在支付阶段前后,进行衍生品的广告宣传,并且可以通过优惠捆绑购买的方式实现促销。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在线电影购票行业的发展。自从移动支付迅速普及以后,线上成为观众电影购票的主要渠道。全拓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在线电影购票平台,仅有1.6%的网民表示未购买且不计划购买,52.3%的网民一个月内在线购买1-2次的电影票。
61.7%的中国网民选择在线上购买电影票的原因是节约时间,其次是因为在线购票优惠力度大和简单易操作,占比分别为57.5%和56.7%。省时省力易操作以及价格优惠是消费者所追求的目标,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应着重于打造便捷化平台,优化用户体验并且推出适时相关优惠活动。
在电影市场近年爆发增长的情况下,在线电影购票平台竞争也趋向激烈。目前市场上呈现淘票票与猫眼两强争霸的局面,占比分别为65.5%和60.8%,分别背靠阿里和腾讯。其次是美团和影院线上购票平台,且比例都低于50%。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使用较少。
在线电影票务平台有着庞大的在线购票用户流量,有利于消费者购票信息的整合,制定科学的个性化营销。线下影院可以根据线上数据,做出科学的排期以及营销决策,精准安排放映场次,优化资源配置,使电影票房最大化,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全拓数据认为,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发展方便了用户购票观影,推动了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但是在电影质量上,国产电影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电影质量的成熟,观众也越来越理性,中国电影市场回归到以内容为核心的理性增长阶段。未来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可根据观众喜好,积极融合到电影的制作、发行和宣传之中,重新塑造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全产业链布局可成为各大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发展方向,这也将帮助电影产业增加盈利能力。